-
金属检测-均匀腐蚀试验
试样在模拟环境中浸泡一段时间,测试材料的腐蚀增重率。更多 +
-
金相分析-晶间腐蚀试验
晶间腐蚀是局部腐蚀的一种。沿着金属晶粒间的分界面向内部扩展的腐蚀。主要由于晶粒表面和内部间化学成分的差异以及晶界杂质或内应力的存在。晶间腐蚀破坏晶粒间的结合,大大降低金属的机械强度。而且腐蚀发生后金属和合金的表面仍保持一定的金属光泽,看不出被破坏的迹象,但晶粒间结合力显著减弱,力学性能恶化, 不能经受敲击,所以是一种很危险的腐蚀。通常出现于黄铜、硬铝合金和一些不锈钢、镍基合金中。更多 +
-
金属材料检测-Scc应力腐蚀试验
材料在模拟环境中的SCC应力腐蚀开裂。更多 +
- [检测百科]分享:熔体超温处理温度对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溶质分配行为的影响2025年09月16日 16:05
- 采用熔体超温处理技术对新型含Re和Ru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熔体进行不同温度的超温处理, 利用EPMA研究了定向凝固过程中合金元素的溶质分布状态及溶质分配系数随熔体超温处理温度变化的演化规律.
- 阅读(77)
- [检测百科]分享:亚稳奥氏体对低温海工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与机理2025年09月16日 13:58
- 利用EBSD, HRTEM与热膨胀仪等实验手段对低碳中锰钢在淬火+回火 (QT) 与淬火+片状淬火+回火 (QLT) 工艺下的奥氏体形貌与相变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QT与QLT工艺下所生成的回转奥氏体形貌、尺寸、位置以及由此导致的奥氏体稳定性差异是造成实验钢力学性能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巨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表明, 由于QLT工艺在淬火+片状淬火 (QL) 阶段完成了C和Mn元素的第一次配分, 因而相比于QT热处理工艺, QLT工艺下回转奥氏体在生成速率显著提高的同时其生长模型也由一维双向增厚模式演变成一维单向增厚模式.
- 阅读(73)
- [检测百科]分享:固态相变对P92钢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2025年09月16日 13:58
- 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和盲孔法研究了P92钢平板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表面残余应力分布. 同时, 基于SYSWELD软件开发了考虑材料固态相变的热-冶金-力学耦合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并采用该方法模拟了P92钢的Satoh试验和单道堆焊接头的温度场及应力场分布, 探讨了固态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屈服强度变化和相变塑性(TRIP)对焊接残余应力形成过程及最终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
- 阅读(77)
- [检测百科]分享:9Ni钢拉伸性能的同步辐射高能X射线原位研究2025年09月16日 13:58
- 利用热膨胀仪、同步辐射高能X射线衍射、XRD和TEM等对经淬火+两相区处理+不同温度回火处理的9Ni钢中逆变奥氏体含量、逆变奥氏体在室温单轴拉伸过程的形变诱导相变及其对强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
- 阅读(75)
- [检测百科]分享:基于Thermo-Calc和微观偏析统一模型对Al-6.32Cu-25.13Mg合金凝固路径的预测2025年09月16日 13:52
- 采用微观偏析统一模型并耦合Thermo-Calc研究了Al-6.32Cu-25.13Mg (质量分数, %)合金在不同冷却速率Rf和固相反扩散系数Φ下的凝固路径. 结果表明: 冷却速率对合金的凝固路径影响较小, 即不同冷却速率下合金的凝固路径均为: (L+α)→(L+α+T)→(L+α+β+T); 固相反扩散系数对合金的凝固路径影响较大
- 阅读(77)
- [检测百科]分享:梯度NiCoCrAlYSi涂层的循环氧化及热腐蚀行为2025年09月16日 13:49
-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制备了普通NiCoCrAlYSi涂层和梯度NiCoCrAlYSi涂层, 分析了2种涂层的组织及结构, 对比研究了2种涂层分别在1000 ℃到室温的循环氧化行为和900 ℃的高温热腐蚀行为
- 阅读(79)
- [检测百科]分享:热镀Zn-0.2%Al镀层中Fe-Al抑制层失稳机理及其热力学评估2025年09月16日 13:49
- 在450 ℃镀锌条件下, 锌浴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Al, 采用SEM观察镀层的结构特征, 利用EDS定量分析相的微区成分, 利用其线扫描和面扫描定性分析镀层截面元素变化情况. 借助Miedema模型和Toop模型, 计算了镀层中各二元Fe-Al, Fe-Zn和三元Fe2Al5Znx (η)金属间化合物(IMC)的热力学值, 分析了随镀锌时间的延
- 阅读(79)
- [检测百科]分享:超疏水钛合金表面在人工海水中的摩擦性能2025年09月16日 11:03
- 为提高钛合金在海水中的摩擦性能, 采用激光加工技术分别制备具有网格和点阵微结构的超疏水Ti6Al4V合金表面. 采用HSR-2M高速往复摩擦试验机研究其在人工海水介质中的摩擦学行为, 并与水介质比较.
- 阅读(73)
- [检测百科]分享:800合金在300 ℃ NaOH和ETA溶液中的腐蚀行为2025年09月16日 11:03
-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谱(EIS), SEM, XP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800合金在300 ℃ NaOH和乙醇胺(ETA)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结果表明, ETA的添加降低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 增大了氧化膜的膜层电阻. 无论是否添加ETA, 800合金均为双层膜结构.
- 阅读(74)
- [检测百科]分享:In3+掺杂CeO2的固溶度及其储氧能力2025年09月16日 11:03
- 以(CH2OH)2和H2O的混合溶液为溶剂, Ce(NO3)3?6H2O和In(NO3)3?4.5H2O分别为Ce和In源, 采用溶剂热法在200 ℃下合成了前驱体, 再经500 ℃焙烧2 h制备了In3+掺杂的CeO2粉末. 通过研究一系列In3+的添加浓度, 得出In3+掺杂CeO2中In3+的固溶度为1% (摩尔分数). In3+掺杂对CeO2形貌的影响不大, 固溶In3+前后的CeO2颗粒形貌均为层状结构,
- 阅读(78)
- [检测百科]分享:表面粗糙度对Ti-6Al-4V合金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2025年09月16日 10:42
- 采用自行研制的超声疲劳实验装置, 研究不同表面粗糙度下Ti-6Al-4V合金的超高周疲劳性能. 结果表明, 当表面凹痕宽深比a/c (a为凹痕宽度, c为凹痕深度)在2~10之间时, Ti-6Al-4V合金的临界凹痕深度在0.49~1.10 μm之间. 当表面凹痕深度小于临界深度时
- 阅读(77)
- [检测百科]分享:Re和W对铸态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再结晶的影响2025年09月12日 10:16
- 对不同Re和W含量的铸态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通过Brinell硬度计压痕变形, 分别在1230~1330 ℃保温1 h, 研究了难熔元素Re和W对合金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再结晶晶粒在压痕表面形成, 并沿枝晶干向内扩展,
- 阅读(73)
- [检测百科]分享:第二、三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含Hf过渡液相连接2025年09月12日 10:16
- 郁峥嵘1,丁贤飞2,曹腊梅3,郑运荣1,冯强1,4, 1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2 北京科技大学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 北京 1000833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先进高温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954 北京科技大学高端金属材料特种熔炼与制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摘要 采用无B的含Hf镍基合金作为中间层合金, 分别对含Re的第二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CMSX-4, 铸态) 和第三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 阅读(73)
- [检测百科]分享:Nd2Fe14B/α-Fe系纳米晶复合永磁合金的磁黏滞行为及其交互作用2025年09月12日 10:16
- 利用扫描速率法研究纳米晶复合永磁合金Nd8.5Fe76Co5Zr3B6.5Dy1, Nd9.5Fe75Co5Zr3B6.5Nb1和Nd9.5Fe75.4Co5Zr3B6.5Ga0.6的磁黏滞行为, 计算了合金的扰动场及磁交换长度, 分析了其交互作用、微观结构和磁性能之间的关系.
- 阅读(73)
- [检测百科]分享:高温短时间时效处理对Mg-3Nd-1Zn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2025年09月12日 10:16
- 将固溶处理后的Mg-2.7Nd-0.6Zn-0.5Zr合金在200~300 ℃之间进行不同温度及时间的高温时效处理, 研究高温短时间时效处理对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利用OM, SEM和TEM对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表征
- 阅读(73)
- [检测百科]分享:强磁场对定向凝固Al-4.5Cu合金微观偏析的影响2025年09月12日 10:16
- 研究了强静磁场对定向凝固Al-4.5Cu (质量分数, %)合金微观偏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强磁场显著影响了凝固组织中非平衡第二相的形态和数量. 无磁场时, 粗大的第二相为网络状,
- 阅读(76)
- [检测百科]分享:钢包浇注末期汇流旋涡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2025年09月12日 10:13
- 采用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验的方法, 研究了Coriolis力、出水口位置、流体初始切向速度等因素对汇流旋涡产生过程的影响, 此外还研究了具有一定切向运动的流体在浇注过程中切向速度、径向速度的变化规律
- 阅读(73)